中华保险加速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全力保障国家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时间:2021-03-26 11:57:49来源:保险周刊 作者:保险丝点击:

b083642d8b1d5f872e5fe735365cdbd

  2021年3月25日,第268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主题为“三农金融注活水,春耕备耕不误时”。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高兴华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

f0d644bd4ad6c36d3962c3064396040

  高兴华总裁表示,现阶段,正值我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时期,中华保险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紧密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工作部署,主动担当作为,推进农业保险工作,通过科技赋能、增加产品供给、强化普惠金融等措施,充分发挥金融保险稳产保供的作用,助力春耕备耕和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一是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着力抓好主要粮食作物、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切实做好承保工作。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保险、农民短期意外伤害保险等,为农户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二是科技赋能推进业务线上化。协同头部科技公司共同研发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开发上线农险“GIS平台”、“兴农保”移动端APP,实现承保、理赔线上化服务。投保时,农户可通过APP自助在线投保、验标、缴费,实现足不出户完成投保;在发生灾害后,农户可进行线上报案、自助查勘、线上定损、线上理赔,实现高效理赔服务。

  三是加强农险产品创新开发。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及各地产业规划,中华保险进一步加大农险产品创新开发力度,做到农险产品供给不断档。推进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高保障保险试点;针对性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防范自然灾害与市场波动的双重风险。

  四是加大制种保险支持力度。围绕国家重要农产品制种基地,加大制种保险供给,强化风险保障覆盖;围绕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畜禽遗传改良、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加大对农业“卡脖子”领域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助力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

  五是加快农村保险生态圈建设。中华保险协同集团旗下子公司,与政府、银行、担保等多方合作,共同打造“政府+融资+保险”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农业全产业链提供一站式风险管理和普惠金融服务,从单纯提供农业保险产品向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升级,拓展“农险+N”的业务模式,推进农村保险生态圈建设。

  六是强化政产学研融合协作。中华保险与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深度战略合作,共建了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院、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通过整合各方面力量,着力提升公司保险创新研发能力,助力开发更多原创性产品和模式。

  七是加大惠农服务下沉力度。中华保险充分发挥基层机构、农村服务网点及协保员队伍优势,加大下沉服务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为农户开展惠农政策、农业技术、金融保险等宣传工作,为农户提供各类农事服务。

  制定农业保险三年战略规划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

发布会记者提问

  高兴华总裁在接受中新社关于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提问时表示,中华保险始终把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制定了农业保险的三年战略规划,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一是推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创新。在主粮作物成本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了保额更高、覆盖更广、保障更全的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2019年试点以来,累计赔款2.98亿元,覆盖农户42万户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助力提升了三大粮食作物的供给保障能力。

  二是推进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贯彻中央财政关于扩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的政策精神,围绕“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等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陆续开发了林果业、中药材、食用菌、烟草、茶叶、肉牛、肉羊、家禽等创新型地方特色农险产品,2020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500亿元,促进了农业保险的“扩面、增品、提标”。

  三是探索“农业保险+”创新模式。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六年提到了“保险+期货”,并且逐步扩大试点地区和品种,逐步提高收入保险的比重。为此,中华保险积极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从2016年到2019年,累计落地了79个“保险+期货”项目,2020年落地了50余个“保险+期货”项目。今年1月,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中华保险专门成立研究小组,通过精心筹备,已在全国10个省区试点推进了生猪“保险+期货”业务,为全国生猪稳产保供和产业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未来,还将探索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等创新型保险产品,不断拓展“农业保险+”模式的新路径。

  四是抓好农业保险科技赋能。中华保险集团正在研发新一代的保险核心系统,致力于打造保险行业数字化建设的新标杆。其中,正在加快建设“农险数字大厦”,推出了中华保险“兴农保”APP,实现了农险自助化承保、理赔服务;开发了GIS遥感监测、作物长势模拟、无人机按图作业等种植险精准承保理赔工具;研发了电子耳标、AI智能脸部识别、电子围栏等智能化技术,加强养殖业方面的风险管控。未来还想依靠科技赋能,把农业保险流程进行再造,对运营模式进行变革,不断提升在农业保险领域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五是开拓“三农”普惠金融创新。中华保险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投资设立了业内第一家专注于“三农”普惠金融服务的农联中鑫科技公司。几年来通过开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项目,在河北、陕西、黑龙江、福建、浙江等省份累计签约58个县,已上线县域总授信金额233亿元,累计放款金融133亿元,贷款余额17亿元,授信准入农户数量163万人,积极探索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是做了一个探索。去年以来,中华保险首创了“生猪活体抵押+保险保障+银行授信”的综合服务模式,通过生猪活体抵押和保单质押的方式,将养殖风险交给保险公司,资金需求交由银行解决,养殖企业专注于主业生产,各方风险实现了闭环管理。2020年,我们在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等地做了推广,共授信了1.2亿元,量虽不大,但是做了一些探索,来增强生猪养殖企业的生产信心和抗风险的能力。

  探索推进保险在全面乡村振兴下的扶贫长效机制

发布会记者提问(上证)

  高兴华总裁表示,去年我们国家的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成就,中华保险作为这一伟大进程的参与者、见证者,感觉非常荣幸。

  2016年以来,中华保险通过创新农业保险保障模式和服务方式,深度参与了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年累计开发了150余款扶贫专属产品,累计为970万户次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4700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理赔款22亿元,受益农户约200万户次。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保险内部还涌现出了一批扶贫先进典型,如新疆喀什地区的村支书徐东平,获得了全国扶贫攻坚先进个人。还有5个项目也入选了“全国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组织典型案例”。下一步,中华保险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着力构建防范规模性返贫长效机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一是探索推进保险在全面乡村振兴下的扶贫长效机制。持续提高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保险保障程度和覆盖面;继续延续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费率优惠;着力推动农业、农房、意外、健康、疾病、责任等“一揽子”保险产品创新。还想探索对农村低收入人群健康保险、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等方面的创新。通过以上措施,探索全面乡村振兴下精准帮扶的长效机制。

  二是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效的金融服务。这方面刚才已经说了一些,主要是创新“保险+期货”“保险+供应链”“保险+担保”的金融服务模式,打通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提高农业产业发展和抵御风险能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高质效的综合保险服务,这方面我们要和银行多一些合作。

  三是科技赋能,这个主要指保险业本身,要提高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包括移动方面的技术,推动农业保险实现数字化、线上化和自助化,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质量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新华社、中国网、中国新闻社、经济日报、金融时报等近40家中央和行业主流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并进行了宣传报道。

商务合作qq:

Copyright 2019-2029 insuranceweekly.cn 〖中国保险周刊!〗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