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探索多方共付机制 大病救助模式初显成效

时间:2020-11-17 10:16:53来源:保险周刊 作者:佚名点击:

近日,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围绕“商业健康保险、医疗互助、大病救助保障功能和协同效应”开展研究,并选择国内领先的健康保险保障平台水滴公司,实地进行了调研。

中低收入阶层抵御疾病风险能力弱

2020年5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低收入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次南开大学研究中期报告结果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逐渐降低,尤其是2012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后,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显著降低。从城乡差异看,城市和农村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普遍降低,但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可能性仍然高于城市。对中低收入阶层来说,一方面收入水平未达到扶贫政策标准,医疗支出风险只能通过保险、储蓄等机制进行缓解;另一方面他们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其贫困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当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时财务风险更为严重。

在这一背景下,具备广覆盖、救急难、流程相对直接、资源动员能力较强等优势的网络大病筹款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头部平台水滴筹截至2020年9月底已成功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免费筹得超过330亿元的医疗救助款,近3.3亿爱心人士支持了平台的救助项目,共计产生超过10亿人次的爱心赠与行为。

水滴链接多方力量探索大病救助模式升级

四年多时间里,水滴筹一直在探索如何链接多方力量,提高大病救助的效率和服务的深度。今年,水滴大病研究院成立,并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起中国大病救助促进中心,围绕医疗大数据、医务社工及未来医院等方向积极开展探索,全方位深入医院场景,为大病患者提供多方面的医疗支持服务。

结合平台特点,水滴筹研究出“3+1”模式的大病救助工作框架,其中,“3”是指通过大病患者个人求助、公益平台链接社会救助、医院病友服务体系,“1”是指由中国大病救助促进中心落实执行。通过这一模式,水滴筹将联合医院这个亲密的合作方,积极搭建基于医院场景的大病救助新模式,更高效地救助困难大病患者。此外,针对特需大病患者人群,水滴筹将携手水滴公益,发挥“社交筹款+公益筹款”这一行业独有优势,双核助力大病患者开展网络筹款。

除了助力困难患者直接获取医疗资金,水滴也在思考如何让服务更贴近患者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今年8月,水滴医务社工项目正式上线,作为公司社会责任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滴医务社工聘请持国家社工证的专业社工,计划在全国各地建立“医务社工综合服务平台”,以患者为中心,以全人健康理念为指导,注重科技力量,从产业、教育、研究三个方面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罕见病“1+N”救助模式多方共付为特殊群体救助赋能

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大病救助方面,罕见病的救助模式走在了前列。

今年全国两会,《关于建立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1+4”多方支付机制的建议》的提案广受关注。其中,“1”指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相关药物逐步纳入医疗保障;“4”包括建立专项救助、整合社会资源、引进商业保险以及患者个人支付等逐步建立罕见病多方支付机制,破解患者用不起药的窘境。

作为“1+4”模式中的“整合社会资源”角色,水滴筹和水滴公益双平台积极参与到罕见病救助中来,与多方达成战略合作,探索公益资源在“共付”中的作用,为区域项目募集保底救助金,并动员其他资源方未来共同扩大救助资金池。

今年以来,水滴公益与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及各省合作方,已联合启动浙江、山西、山东3个省的区域专项。项目目标筹款金额为近600万,目前已筹得资金300余万。

11月6日,第三届进博会上,水滴公司和赛诺菲、京东健康、零氪科技、病痛挑战基金会共同建立“罕见病保障创新支付协作机制”。这一创新支付协作机制将整合各家机构与平台的自身优势资源,通过公益基金、社会众筹,商业保险及药品援助福利等方案的组合,提高罕见病医疗和药品的可及性,缓解罕见病患者的支付压力,共同破解罕见病支付难题。继专项基金、医疗救助等模式后,在罕见病保障模式上迈出了探索创新支付“1+4”乃至“1+N”的又一步。

商务合作qq:

Copyright 2019-2029 insuranceweekly.cn 〖中国保险周刊!〗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